——鄧飛總經理在職工大會上講話
3月18日清源水務集團成立正式掛牌,標志著宜賓清源水務進入了新的集團化發展的里程碑。面臨新的挑戰,如何改革創新、做強做大,我講二點意見:
一、把握新機遇,適應新常態,樹立新理念
水是生命之源、生產之要、生活之基,事關地方經濟發展生態環境和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。作為清源水務人做好宜賓供水事業,是我們的光榮使命。我們要搶抓發展機遇:一是宜賓城市和工業園區發展機遇。特別是南部新區、岷江新區、金沙新區、以及臨港園區、高捷園區的建設和發展,為清源水務的壯大帶來了大好機遇;其次,清源公司作為向家壩灌溉公司的股東,可以依靠市委市政府與支持,與向家壩灌溉公司整合發展,我們有人才,有現金流 ,有供排水管理經驗,共同把企業做強做大。其三,我們可以與區縣水務公司聯盟發展,壯大水務集團,也可以與重慶水務、瀘州水務等攜手發展、共謀未來。
當前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,經濟指標上,從高速發展轉中速發展;管理考核上,重績效、講程序、嚴監管;干部任用上,重實績、重品行;作風管理上,嚴格執行八項規定。因此我們面臨的客觀形勢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,我們清源公司怎樣發展,怎樣調整適應?唯一出路就是改革創新。公司上下要統一思想,立足各自崗位,改變傳統的觀念,創新工作方法,建立有效機制,創造性的推進工作。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,我們應不斷增強三大理念。一是敢“想”的理念,敢“想”就是要不斷學習,善于思考,跟上形勢,不做思想平庸之人;就是要思想更解放,想在別人之前,想在別人之上,不怕想不到,就怕不敢想,要讓自己不落后,就要時時刻刻用思想的解放來提升自己。二是敢“變”理念。敢“變”就是不能因循守舊,我們每個人都在變與不變中生活,變是永恒和絕對的,不變是相對的、暫時的。新常態要求我們變,群教活動要求我們變,行風建設要求我們變,集團化發展要求我們變。變不是否定過去,而是在傳承中改變,在傳承中發展。三是敢“干”的理念。當前我們有些干部和職工還未全面理解新常態,思想和行動還停留在以前固有模式上,工作沒危機感,服務意識不強,工作的主動性比較差,領導安排部署的工作很久都沒有回音,因此我們要創新機制解決不作為、慢作為的問題,形成公司上下苦干實干的氛圍。我們要提高大家的待遇,學雷鋒講奉獻,也應得到應有的回報;我們要強化目標責任考核,讓想干事、能干事、干成事的同志得到更多的報酬。同時,也讓這些優秀實干的同志得到提拔,重用。
二、精細化管理,市場化經營,集團化發展。
精細化管理重點在標準化生產、流程化管理、信息化管理方面下功夫。今年重點:一是要抓好“6S”管理實施,確保公司供水工程建設等標準化生產,塑造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形象。二是要抓企業辦事的流程化控制管理以及物聯信息化建設,提升公司對外優質服務水平。
市場化經營就是向市場要效益。既要依靠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,又要按市場規律抓企業管理,在成本控制、營銷服務上下功夫,在增收節支、拓展業務創造新的利潤點上下功夫,公司新制定完善的工程招標建設管理制度、材料集中采購制度、項目咨詢評審等制度,既是為了節約資金,也是為了防范風險。
集團化發展我們公司就是要抱團發展、規模發展、聯盟發展;集團化的核心是構建好集團化管控模式。一是要強化頂層設計,構建戰略控制型為主的集團管控模式。完善集團公司對子公司的管理考核機制,重點在產業發展、投資管理、資產處置、人事管理、大額資金使用等方面實施分級管理、責任管理。二是要完善治理結構,健全決策機制,梳理內部流程,縮短管理層級,提升決策效率,形成扁平化協同作戰能力;三是強化內部監督管理,充分運用監事會監督、財務監督、稽審監督等多種方式,增強監督和執行效力,提高風險防控能力;四是完善考核機制和健全管理制度,強化工作職責,提高勞動效率;五是加強對外協作聯盟,建立多贏的戰略合作伙伴。比如與華西設計院、西南設計院的合作,與北控水務以及下一步與區縣水公司的聯盟,都是我公司升級拓展的重要方向。六是建立人才引進,培養和競爭機制。對特殊人才、緊缺人才要采取特殊方法引進并留住。對內部人才加強培養開發和合理使用;特別是關鍵崗位和中層干部崗位,逐步采取換崗、競崗、競聘等措施,優化人力資源配置;七是加強督查督辦,強化執行力。進一步加強督查督辦的工作力度,建立分級責任制,簽訂責任書,做到一級抓一級,層層抓落實的局面。要善于找準工作中的問題,列出問題的清單、責任清單、流程的清單、措施清單。針對慵懶散浮拖的現象,要敢于管理、嚴格要求。全方位開展督促檢查,強化工作落實,增強全部干部職工的執行力,全面提高工作績效。